棋经十三篇(玄玄棋经).宋.张拟.撰.明刊本pdf
棋经十三篇(玄玄棋经).宋.张拟.撰.明刊本pdf 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
《玄玄棋经》,又名《玄玄集》,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著名的围棋著作,由元代棋手严德甫主编,晏天章帮助整理刊刻。这本书刊印于元至正年间。 《玄玄集》书名取自《道德经》的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,用来比喻棋图著法精妙。因卷首冠以张拟的《棋经十三篇》,后人习惯称它为《玄玄棋经》。《玄玄棋经》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,比较完备的版本按古代“六艺”之名,分为六卷,即《礼》《乐》《射》《御》《书》《数》。其中,《礼》卷为虞集等人的序言、《棋经十三篇》等文献汇编。《乐》《射》二卷为受子图、边角图谱等。余下三卷为378种棋型研究。
两宋繁华,弛武修文。在文艺、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的同时,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敌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。北宋- -朝,北抗辽国,西御西夏,已是左绌右支。北宋末年,女真族自东北兴起,建立金朝,南灭辽国,铁骑长驱中原大地,掳掠宋徽宗、宋钦宗父子。北宋灭亡之后,遗民南渡建立南宋,与金朝隔长江而治。命运无情,悲剧重演,蒙古族再次崛起于金国之北。蒙古骑兵纵横亚欧大陆,鞭笞天下,最终南下灭金灭宋,实现全国一统。
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轻视文人,与文人相关的文艺活动自然也一概遭到排斥。围棋在元朝又一次陷入低迷,百年间没有留下一-位国手的名字。但正如北朝压抑棋戏,仍然有北周《棋经》在敦煌出土-样,元朝亦留下了一-部传诸后世的《玄玄棋经》。
《玄玄棋经》约成书于元至正九年(1347),由严德甫、晏天章编撰,书名取自老子之言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。在传统中国人看来,“道”代表世界的本源,是一种玄妙的“无”的方式的存在,但人们又可以通过自然万物去体味“道”。将围棋称为玄妙之道,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围棋的一一种基本的认识。将“玄”、“妙”、“神”这 此深邃高级的词与棋相提并论,那可真是玄之又玄,妙不可言啊!
更为玄妙的是,《玄玄棋经》还将棋盘上的坐标与“天象”联系在- -起,设计了一幅“天地覆载图”。只见棋盘上黑白各三十二子,共六十四子,这难免令人想起有“六十四卦”的《易经》。编者布成此图后称,现在的人大多不下这种有六十四个座子的棋了啊。言下之意,难道是说元朝之前还有人用过这种规则下围棋?您要是有兴趣,也不妨在此“天地覆载图”中对弈-局试试看呢。
《玄玄棋经》全书分为六卷,按照儒家”六艺”命名即礼乐射、御、书、数从书名的道家色彩到卷名的儒家经典,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可见一既,礼卷收录历朝历代棋艺理论文字,有《棋经十三篇》、皮日休《原弈》、班固《弈旨》、柳宗元《序棋》马融《围棋赋》、吕公《悟棋歌》徐宗彦《四仙子图序》、刘仲甫《棋诀》等等。
“乐卷”、“射卷”载有棋局的各种“起手法”,即开局的走法,包括边、角的各种定式、侵分手段(打人和分投)。它涵盖了现代围棋理论中的布局、定式、中盘战术三大块。通过《玄玄棋经》记载的“起手式”,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一些定式是如何发展而来的,如“打边势”:
在白1挂角,黑2 一间夹,白 3跳起,黑:4守角后,白5肩冲压迫黑2一子。对此, 古人最先探索出的应对办法是景6尖制(见图5-27),直接造究另一方的缺陷。但无论是图5-27中的贴了靠,还是图5-28中的单弯,黑棋要么被滚包成愚形,要么困于一隅,都不能满意。因此,执黑的一方 又尝试了图5- 29中的直接贴起后再弯。
也许正是因为古人这一次次执著的摸索,后来者总结其经验与教训,才有了现代一间夹的定式(图5- -30)。这种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的发展绝不仅仅只有围棋界才有,任何一项科技发明、艺术成就,都是承前继往,经过-代代的磨合研究,才呈现出我们今天看到的面貌。抚今追昔,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!
说过了“礼、乐、射”三卷,《玄玄棋经》中剩下的“御、书数”才是后人屡屡着意的精华所在。三卷的内容都是死活题,后世翻印、校订、出版最多的就是这一部分。这些死活题除了内容精妙,令人人迷外,它们的取名也值得我们反复玩味。如著名的死活题“龟势”,一看此型,便会产生有关龟的联想。而此题的解答也颇为有趣,白1绝妙的一顶,仿佛在龟尾上刺了一-针,蛰伏的龟开始动起来,一步步 ,龟势逐渐 充满了动感。
而像图5-32的“猪嘴”、“大猪嘴”“小猪嘴”,也因其形象的特征被沿用至今。
除此之外,《玄棋经》中的些死活棋势还因为它们的形状 与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相关而得名,如“刘阮人桃源”。当然,更多的只是棋子数字上的一点联系,如“四皓翁势”。 不过,此图中商山四皓的白衣白发都被染“黑了,变成了四颗黑子。并且其最终的命运是被灭掉,实在与历史传说中进退自如的四皓太不相称。
而“四灵八瑞”-题,四子被杀,“灵瑞”不知从何而来?“九老优游”(应与香山九老有关)中的“九老”(九颗白子)被杀,又何来“优游”?当然,死活题重要的是考验做题人的计算力,题目的设计更为紧要。这些命名上的小缺陷,只是白璧微瑕罢了。
《玄玄棋经》在日本也有很大的影响。公元1597年,一世本因坊算砂撰写的《本因坊定式读物》有59道死活题出自《玄玄棋经》。自1630年日本出版《玄玄棋经》以来,三百多年间再版十余次。近代最著名的有1935年桥本宇太郎编的《玄玄棋经》新定本,与1940年吴清源的《玄玄棋经》删节本。一本中国围棋古谱,在古今中外不断被翻印,在很大程度上与书中所载的死活题有关。因为这些死活棋势,直到现在仍然被认为有很大的实用价值。